鸿蒙PC会是怎样?能买不?
最近,华为的PC电脑都不能用Windows系统了,都只能预装Linux系统了。大概率以后Intel、AMD、NVIDIA的芯片都不能用了。所以,听说鸿蒙PC要在今年5月份要上了。
对鸿蒙PC的预测:
(1)第一款鸿蒙PC应该会很贵,会先赚第一波测评和尝鲜的韭菜。起售应该是¥8,999.00(16G+512G)。
(2)体验跟鸿蒙平板系统会几乎一模一样,生态应用会一个不差。应用的体验跟在华为平板差别不大。不适合程序员、运维、开发者、多媒体创意、工业软件等人员的使用,会比MacOS的使用场景还要狭窄。也就是纯血鸿蒙平板能做什么,大概率鸿蒙PC也只能做什么。
(3)应该会采用ARM架构的麒麟芯片90X,大概率也是7nm的工艺。综合性能大概是高通骁龙 X Elite的50%左右。
(4)小概率会上华为自主内核的浏览器。现在主流的浏览器内核只有Chorme、Safari、Firefox三家。微软放弃了IE,所有自称自研浏览器都是用Chorme内核的,包括绝大部分信创安全浏览器,如龙芯浏览器。
(5)可能会有不错的续航,大可能会有18小时的视频播放续航。
(6)鸿蒙PC系统大概率是非开源版,没有root权限。当然开源原子基金会会不会有开源鸿蒙PC源码就不得而知了,因为要适配其他PC硬件,譬如X86、CUDA、龙芯等生态,华为是肯定不会自己去做的。也就是鸿蒙PC系统大概率不能在非华为专用设备上安装,因为驱动大概率搞不掂。也很可能安装不了UOS、银河麒麟等信创系统。
(7)最多2个的USB-C接口,60W的性能释放,16至14寸的笔记本电脑。暂时不会有台式机,因为台式机是联想的天下。其他屏幕、键盘、触控、内存、硬盘基本都是国产顶级的,这个不用担心。
(8)通过虚拟机来支持一些缺失的应用,但是效率可能会很低。银行U盾之类应该不会支持。不像龙芯是在硬件上就支持X86的转译。
鸿蒙PC的意义:
(1)真全栈自研的PC电脑。其他的信创电脑,虽然用到了UOS、银河麒麟、龙芯系统、欧拉系统,其实都是基于Linux,特别是Debian发行版的魔改而已。都是要基于Linux内核、Debian的生态来发展的。所以,能力上限、发展方向、核心技术等方面都还是受制于人的。
(2)是真正意义的消费级PC电脑。其他的信创电脑仅仅是商用电脑,绝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极客、爱好者在购买尝鲜。从华为手机的体验无缝切换到PC,这是另外一条的尝试道路。
(3)用生态、AI、云服务补足PC能力的短板。PC系统最成功的毫无疑问是微软的Windows和苹果的MacOS,他们都有自己忠实的粉丝,有绝对无法替代的理由。但是最终还是要挖掘一定的绝对生产力优势才行。文档办公、工业软件偏向Windows,多媒体和创作偏向MacOS。留给鸿蒙PC可以弯道超车的就只有华为自己的生态、基于AI重构的系统能力、还有华为云强大的云能力服务。
鸿蒙PC的优势:
(1)新一轮关税战,让使用美国CPU和GPU芯片的传统PC厂商价格至少高30%以上。所以有刚需的人,趁4月还没有涨价,就应该赶紧利用国补买PC电脑了。这次关税战,有可能抹平了鸿蒙PC的价格劣势。
(2)华为生态,正确来说是华为服务的成熟体系。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AI、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手机平板…应用场景足够丰富和方便,就能形成粘性。特别是无线技术的扩展应用,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外设硬件兼容性问题。蓝牙标准(星闪)、WIFI标准、投屏标准等…
(3)通过变革来获得的新优势,如通过AI来快速做代码编写和版本迭代,不断完善鸿蒙PC的体验。通过更轻量、更智能、更多设备之间协同来完成更好的办公、研发、娱乐体验。最重要是给合作伙伴、开发者、供应商、爱好者更好的工具和更多的选择。就好像华为手表卖皮肤一样,大家能围绕华为生态赚钱,获得成就感。
鸿蒙PC的劣势
(1)大量刚需场景的缺失,工业软件(CAD等)、多媒体创意软件(PS等)、开发工具(VSCode等)、PC游戏、科研软件、外设兼容性(打印机、影音设备等)。这些劣势都不能靠华为自己补全的,只能依靠大量的开发者主动去适配,特别是独立开发者。
(2)困守国内市场,因为国内PC市场的内卷,国外的安全审查,几乎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销量来维持这个品类的成本。大概率是蚕食华为自己的PC和平板市场。
(3)国内软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割裂,现在Windows、MacOS、Linux各种发行版、信创系统、Android、iOS,这么多的操作系统已经足够割裂了,大家都已经占有了自己的位置。确实没有鸿蒙PC的位置,去蚕食其他操作系统的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4)芯片成本的高居不下,同样是7nm的技术节点,现在的国产成本大概率也是不低的。消费级的市场溢价可以靠画饼、吹牛、PPT营销。但是,商业级要的是实打实的省钱、效率、达标。靠政企事业单位来埋单,也是僧多粥少,多少公司和人虎视眈眈这块肥肉肉。
(5)消费惯性,消费者要用什么场景,是经验决定的。譬如美术、多媒体就应该选Mac,经济通用就应该选Windows,爱折腾就研究Linux,哪怕NAS系统、虚拟化系统都在卷。消费者市场最怕不是贵,而是犯错,因为绝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承受不起大几千元的试错成本。
破局可能:
(1)游戏适配,现在中国是最大的游戏制作地和消费市场,主动去适配游戏是最快能打开消费市场的方法。打游戏才是第一PC需求。
(2)教育市场,通过租赁、课程植入、华为实习等的方式跟中小学电脑基础、中高职就业培训结合,培养华为PC的未来。
(3)AI部署,适配主流可本地部署AI,会让鸿蒙PC可玩性大大增加,这也是华为的强项。
(4)鸿蒙系统开发套件,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鸿蒙PC不能用来开发鸿蒙系统,这绝对是一个大笑话,哪怕是用云端虚拟机来做简单的开发。网页端、命令终端、SSH这些场景应用难度应该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