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直觉的爱情 只看到男女的对立矛盾?
本水文长期更新,只代表某一时刻的想法,有新的体会就会随时改掉
本渣一直认为,爱情是反直觉、反常识、反人性的。
爱情更像是一门学问,而不是感觉。感觉只是喜怒哀乐的感受。
而一门学问就如同数学、物理、化学、政治一样。需要时间坚持去钻研、去讨论、去观察、去实践才会做得好的事情。
爱情更类似是一门人生哲学的实践课。
爱情一词,绝对不是描述客观事物,而更多是一种个人目标的追求。
看透生死的人,余生才容得下爱情。
想坚持爱情的人,或许必需先接受这两个前提:
1、生存才是首要问题,并凌驾于爱情至上,当生存和爱情同时成为问题的时候,就是矛盾最大的时候。
2、男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差异,我们要正视每个人的爱情观看起来差异微小,但是矛盾激发的威力是巨大的。就好像核弹爆炸里面用到的核燃料非常少,但是造成的伤害巨大。换另一种的主流说法就是,感情矛盾这事,平时不管的时候就四两重,真上秤往往四千斤都打不住。
⚠️注意:这里说的是坚持,而不是拥有。如果爱情是一门学问,不通过努力是不会有成就(结果)的,努力方法、方向不对也不会有任何成就(结果)的。研究哲学有成就的人,往往就那么几个。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些哲学家的思想。
男人理解的爱情,更像《大话西游》,纠结,洒脱,不敢选。
女人理解的爱情,更像《怦然心动》,细腻,无奈,抓不住。
活着才有爱情
这是一句很浅显的话。但是因为每个人活到今天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样。
现在的男女拍拖、结婚的时间都很晚,大家独立生活的经历见识都很多,共识就会越来越少,认识差异就会越来越多。
不像还在高中、大学,大家的见识阅历都差不多,更容易想到一起去。
所以就有了年纪越大越单身的问题。
到老了,又要老年互助。因为,接受新认识、新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想法更容易趋同了。
把生活、生存、生命多种多样的经历掺入到爱情中来,事情自然就会变得非常复杂。
现今社会每个人人生经历越来越多样灿烂,对生活的看法和做法都能有自己的主见。
这些主见让很多情人、夫妻能为了一顿饭的口味而破口大骂、生气恼火、分手离婚的原因。
因为大家对生活的需求就不一样,爱情从生活中到来,又因生活而离去。
恋爱时,没有你就活不下去。
分手时,没有你才能活下去。
活着得好的人才有资格享受爱情。
听过一个网上红娘的话,尽管很刺耳,但是很现实。她说:“城市的相亲市场,不是为没房、没车、没存款、没工作的男性服务的。”
男女差异天差地别
人之所谓成为人,就是因为能感受到自己的感受。
我明白你的感受、我懂你、我理解你、我知道你…都是放屁,全都是自己主观感受而已,粗俗一点说都是自以为是。
你的感受,别人是绝无可能感受得到的。
科学家认为女性分辨颜色的能力比男性强非常多,同样对红色的感受,女性可能有上百种感受,而男性只能分辨其中的几种。
但是,科学永远无办法证实,两个人看到同一种颜色,脑海中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
一个男性看到的红色,可能他的感受就等同于女性看到了橙色。
我们无法证明男性的感受错了,因为这个男性每次看到这种“橙色”,就说这是红色。但是他内心感觉,确实是女性看到橙色的感觉。
这种存在差别,我们无法确定,也无法否定,更加无法证明是否存在。
我们的感受无法直接分享,所以每个人的思维都是独立又不同的,这个问题在《三体2》中的面壁者被说得非常具体了。
如果我们先假定,男女各种各样的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都非常巨大,对于我们思考男女矛盾问题,肯定有很大帮助的。
他/她绝对无法像我这样思考,也无法有我这样的感受。
男女的矛盾是自古以来的吗?
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现代的爱情根本不是在讨论爱情,而是更多在强调男女之间的矛盾需要解决。
尽管男女平等现在已经来到新的高度,但是男女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加尖锐了。
男女之间的矛盾更加细分、更多细节、更容易激发情绪不稳定。
有点像《贫穷的本质》一书里面是说,我们绝大部分人天生有需要被统治的潜意识。不管是被KOL的话语艺术洗脑,还是需要依附一种强大的权势。我们会觉得KOL、明星、电视剧主角、视频博主是我们的嘴替甚至就是自己的真实生活,很多时候,这只是需要依附和渴望被统治而已。因为依附简单而又舒服,不用动脑子,不用花时间,不用证实证明,不用反复推理思考。
人们创造了更多激起男女矛盾的词语:渣男、直男、普信男、捞女、拜金女…
男女之间相互侮辱成为社会讨论的主流是什么时候?夏商周?南北朝?春秋战国?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
本渣没有能力考证,但是本渣有这样的记忆是最近20年的事情。或者只是本渣在最近20年才有明确的男女性别意见群体划分的认知。
直至建国初期,都还没有多少文学、文字记录有明确男女矛盾是一个很明确的社会问题,包括很多著名女作家、女诗人、女英雄的笔下,都少有笔墨是对男性的口诛笔伐。
最近本渣还看了《李银河说爱情》,也没有把男女关系上升到矛盾这个层次。
有的人说,古时候的丫鬟很凄惨,卖身葬父。所以男丁就不会卖身葬母了?
也有人说,古时候的女性很可怜,不能读书。所以男丁充军打仗就不可怜了?
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男女平等在现今社会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一环。
但是,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是可能?如果军队中男女比例换过来,护士中男女比例换过来,那些挑拨男女矛盾的人就没有话题了吗?就会闭嘴了吗?显然不会。他们不在乎挑起的是否男女矛盾,他们在乎的是挑起什么矛盾才能获利。
矛盾是什么?矛盾是利益受到侵犯而产生的对立。
所以,要知道男女之间的矛盾,先要找到相方的共同底层利益冲突。
如果男女这样各占地球一半人口的群体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必然有你死我活的底层利益之争。
现今社会,男女之间是在争夺哪一个共同的底层利益呢?
本渣想不到,我们男女之间究竟有多大利益冲突?
如果有这么巨大的矛盾,为什么今天才爆发?
那么,我们先看看世界上最大的矛盾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战争。
男女矛盾的制造者,最愿意看到男女之间演变成全面斗争。
但是试问一下,你真的到了要跟异性争个你死我活的程度了吗?
古惑仔之间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吧?他们的矛盾不是也能解决吗?
竟然男女矛盾都这么厉害了?为什么男女之间,没有古惑仔这样的街头械斗?
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最直接手段,像俄乌战争、以巴冲突、一战、二战最根本的利益还是生存问题。
是资本集中过程、生产过剩,大家在抢夺市场,也可以叫抢生存和利益空间的战争。
因为生存空间、生存利益、生存环境不足了,需要通过战争这种形式来剥夺对方利益,从而补充自己的利益,降低自己的生存风险。
那么,男女之间的矛盾是生存空间不足?是生存资源被对方挤占了吗?很明显不是,我们的生存空间和资源更多是被拥有垄断资源的资本、滥权渎职的人占有了。他们0.2%的人就占有我们剩余人口95%的资源。
那么为什么现在男女之间的矛盾这么大?
那是0.2%的人利用那95%的资源来激起平民百姓的矛盾,这样本应的我们要关注的贫富差距矛盾,就变成民间百姓之间日常斗争的矛盾。那么,这0.2%的人就安全了,火就不会烧到他们头上了,他们也不需要分享自己的资产来均分财富了。
看看那些挑起男女矛盾的人,是否都同时在强调一件事?崇拜财富,崇拜有钱人,有钱人就是神。男人成功就应该有钱,所以才可以自信了,普通男人不配自信。女人就应该拜金,普通女人就应该找个成功男士。
是谁定义的男人普通不算是成功?
是谁定义会花钱的女人才算女人?
最后就演变成,男人愿意为女人花钱,就能显得男人成功,显得女人才是女人。哪怕没有男人,女人也要愿意为自己自己花钱才是女人
挑起男女矛盾的受益者是谁?
继续用俄乌战争、以巴冲突作为例子。俄乌战争的最大获益者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
平时有刷刷抖音,看看时事的人都知道,最大获益者是西方大资本家。
因为他们可以用超低的价格来获得乌克兰的资产,土地、技术、市场等…看看谁在大量购买乌克兰土地了?是犹太人。
西方资本家也奢望着如果俄罗斯也被打残了,也能占领俄罗斯的资产。
资本家希望苏联解体、南斯拉夫战争、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继续上演,这样他们就能有新的资源、资产可以收割了。
本渣记得在英国出差的时候,客户新来的一个实习生就是乌克兰的小个子美女,只有喝伏特加才会醉,啤酒可以当水喝。为什么乌克兰的伏特加这么出名呢?是因为乌克兰是欧洲第二大粮食出口国,拥有欧洲最大的黑土地,地位就好像中国的东北,当然有大量的谷物可以酿酒。这样庞大的农业资产,如果由一个弱鸡的政权控制,当然任何人都想占有。现在的泽连斯基,就是当年的老蒋(王大锤版的)。
再来一个例子,德俄的天然气管道北溪被炸了,谁是最大获利者?用排除法一看,就只有美国的天然气资本家了,因为美国发现了大量的页岩气,所以美国已经是一个能源净出口国,跟俄罗斯是竞争关系。只要欧洲买不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就只能买美国的,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价格自然就是美国说了算。
还有一个在我们身边的例子,就是朝韩对立,也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哪为什么当年18国集团要插手朝韩内战,并最终要我们抗美援朝来解决呢?
因为朝韩的战争和对立,有利于资本家发战争财。
二战结束后,大量的军工企业突然没有横财可以赚了,军工资本需要继续打仗才能有大钱赚。
所以朝鲜战争是资本极力推动的结果,为什么人家朝韩内战,美国这么积极干嘛?国共内战,为啥美国平白无故要帮老蒋?但是韩国政权战斗力实在太拉跨了,给枪给炮也打不赢,美国作为最大既得利益者,就不得不下场了,而只有美国自己下场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所以要拉上17个“兄弟”组成“盟军”来支援韩国。
现在韩国变成啥了?有3万美军驻军的殖民地。
这跟现在以巴冲突一样,美国急于站队支持以色列,前5次都押注以色列,都赌赢了。
但是这次不敢了,因为美国觉得,这次可能会跟朝韩战争这样,自己下场如果打输了,就只能真接受两国方案了。
就会变成朝韩对立这样的“稳定”局面了。水就不够浑了,捞油水也不方便了。
全世界就只有美国需要每天打仗,因为美国有全球最大的军工复合体要养。
男女如果发生战争,其实也一样。打败对方,你就能占有对方的资产、资源、利益…了?
男女双方,在哪一次口诛笔伐中真的赢了的?男女需要一场战争来彻底消灭对方吗?还是需要古惑仔那样每晚在街头械斗?
哪怕女性赢了。全世界就只剩下女性了?每个女性工资全涨了?还是每个女性资产全增加了?是每个女性都不用做家务了,还是每个女性都不需要生养孩子了?
到时候,女性会不会分裂成两个新群体,继续战争。战胜一方还会继续分裂,继续战争。
男女平等不是每个女性工资不高、资产不多、做家务多、养孩子责任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个女性的上司也是女性,就不会有工作矛盾了?
婆婆(丈夫的妈妈)也是女性,为什么婆媳之间也有矛盾,女性之间的共情为什么在这里就会失效?
女性跟闺蜜一起住,就不会有住一起的矛盾了吗?总有一个人赚钱少,总有一个人不爱做家务,总有一个人会生气。这是在男女之间就是问题,闺蜜之间就不是问题?
这究竟是工作矛盾、家庭矛盾,还是男女矛盾?
当然在网上做键盘侠,口high一下,发泄一下压力,是人之常情。
但是网络上全是普通人?难度没有网络水军?
试想一下,如果男女冲突话题,能让你的网站流量增加500%,广告收入增加200%,硬件开销只增加20%,你作为站长希不希望看到水军来增加话题热度?甚至请水军来维持热度?
如果男女冲突能让你当上美国总统,获得NGO资助500W美刀,你会不会鼓吹这种矛盾?
所以,男女冲突的最大获利者会是普通男性还是普通女性呢?还是另有第三方?
本渣尝试通过排除法来看看,谁是男女矛盾的最大获益者。
(1)你的父母?因为离婚有理由了,可以分房子了?可以分家产了?把家产一分,大家过逍遥日子去吧。
(2)普通网民?制造男女矛盾,可以骂骂街,就只是为了发泄一下情绪?
(3)各种享受福利待遇的专家?因为专家们希望生育率下降,以后他们的退休金就更少了?
(4)有小孩的父母?未来人口更少了,自己孩子以后的竞争压力就更少了?
(5)适婚适龄男女?制造男女矛盾后,自己的结婚、拍拖的竞争压力就更少了?
(6)(7)(8)…你还能想到更多的获利者吗?本渣还真想到了一个,就是大洋彼岸的帝国。
美国自己有一篇研究,就是如果美国所有适龄男女都结婚了的话,全美所有生活支出成本都能节省一半。如果这些节省的生活成本都投入再生产,这会让美国GDP提升四分一。当然这个结论本渣也找不到出处了,但是这个说法有道理。
假设我们有3亿光棍,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住房,就需要3亿套住房来满足这些光棍。
但是30年后呢?因为光棍都没有孩子,房子没有继承人,这3亿套住房就会快速进入市场,房子就会迅速贬值。
没有人会在房子贬值的时候去买的,但是国外资本会抄底。
这样外资就有足够房产数量,通过控制流通房产的数量来控制房产价格了。
非常阴谋论对不?会不会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呢?
哪怕国外资本买不了我们的空置房产,但是我们劳动人口变少在30年后是事实,房产在30年后崩溃是事实。
为了保证我们有足够劳动力,保证房产有人买不掉价,我们就只能引入移民,而且要支撑我们原有14亿人生活的劳动力规模,未来引入移民按亿计算也是不奇怪的。
英国现在的国家运作,也是靠1500万在伦敦的移民维持的。这还没算非法入境者,英国只有8000万不到的人口。
按这个比例计算,我们未来可能需要要引入2.6亿的移民来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如果全球2.6亿移民来到中国,那时候的中国还可以叫中国吗?
我们自以为傲的包容性,可以解决2.6亿移民的问题吗?
跟现在欧洲、美国一样的移民社会问题,到时候会是更多呢?还是更少呢?
现在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多党制选举表现出来很大的问题,就是社会矛盾、政党矛盾导致的国家内耗问题严重。
拥枪枪击、游行罢工,在以往的教科书是自由民主的权力象征,这些自由民主的行为为什么没有促进西方国家的发展?为什么没有让西方一骑绝尘呢?
同样道理,一个家庭,是夫妻双方民主平等的共同经营的话,就好像美国的两党制,少不免有有内耗,协商失败就会出现矛盾。
一个家庭,不论妻子说了算,或是丈夫说了算,都是家庭关系的一种处理方式,很难有好坏之分。
但是绝大部分人相信,怕老婆会发达。我们看看财富500的人物,谁公开过说怕老婆的?或者看看女性财富500,谁公开过她老公怕她的?
如果把怕老婆作为发达的唯一条件,更像是一种阴谋。就好像现在的人不再相信,只要勤奋就肯定会发达一样。
普信男
我们借助前面的分析框架,先分析主要矛盾,再分析谁获益。
看看普信男这个词的出现反映了什么问题?
什么是普信男?可能就是女性普片讨厌的一种普通又自信的男性。
所以,普通又自信的男性,是缺点吗?
是因为男性看不到自己的普通?
还是男性对自己十分自信也是一种缺点?
平凡普通又过分自信的男性,跟女性有什么矛盾呢?自信是欺骗吗?
一位男性只是月收入3千元,就说出了月入3万的自豪感?
一位男性长得像武大郎,认为自己像武松一样威武?
所以?根本利益冲突在哪里呢?
是因为女性交友时候遇到自己不喜欢的男性而觉得浪费时间?
那是不是有一个可能,就是女性永远不交男性朋友了,就绝对不会浪费任何时间呢?
那么,普通又过分自信的女性,存不存在呢?
所以制造“普信男”这个词想的人,想获得什么呢?
本渣只能想到,创造这个词的人,成功博取到流量。
就好像如果这是女生寝室的夜话,也能博得室友认同一样。
通过踩扁他人来变成KOL,传递负能量的KOL,也是KOL。
杨笠在西方的媒体上已经被宣传为喜剧女王了。这是跟马丽一样的地位了吗?
同样的词可能还有“渣男”“捞女”…这样很多用来定义某一类男女群体的名词。
把他/她们划分为一个个的群体,慢慢就会形成群体之间的对立。
然后群体斗争,通过某些势力的刻意宣传,会上升到等同阶级斗争的形式。
这跟《三体》中“疯狂的年代”那时候的文斗、武斗有什么区别?
就好像现在西方的LGBT+,当年HK的占中。内耗会拖慢我们发展的步伐。
利益公平分配到每个人,真的是修要划分这么多的群体吗?
99.8%的劳动人民对抗0.2%的资本阶级的力量,难度小于任何一个LGBT中某个性别?
难道一个叫“武装直升机”的性别,能为你争取到什么权益?
你把自己归类成“家乐福购物袋”性别,其余的96种性别就会尊重你?
因为杨笠的脱口秀帮你争取了涨薪升职?而不应该是工作上的表现和跟公司的谈判的结果?
“京东杨笠”事件,就很好地利用了这种男女矛盾来制造了经济价值,植入矛盾意识。
不可否认,有的人擅长通过制造矛盾来获得利益。
这种事件就是在利用广泛的男女矛盾进行的利益操纵。
临近双11了,京东还有什么共ji会、光ming会的新闻。
看看京东现在股东结构,你是否想到什么呢?
排名分先后:刘强东、沃尔玛、贝莱德、先锋领航、腾讯、摩根大通、景顺、老虎基金。
贝莱德和先锋领航都是著名的犹太操控资本。
京东最近因为几乎独占了国家的以旧换新补贴,电脑电器几乎都可以打八折,比PDD的百亿补贴还要便宜,谁会看到眼红?
网上在炒作只有普信男才买JD,那么姐妹们是不是就只会买TB了?
家人们是不是只会买李佳琦了?说李佳琦比自己男朋友更能共情,更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为什么不救救李佳琦?难道一个能提供共情能力和情绪价值的男人,就这样轻易被上亿家人抛弃?所以家人们是喜欢李佳琦提供共情能力和情绪价值呢?还是只是喜欢李佳琦提供的折扣?
营造男女对立,给不同的男男女女贴上耻辱式的标签,这究竟谁获益了?
请问杨笠代言的企业都达到宣传效果了吗?
是毁约并获得宣传反效果的品牌方获益了呢?还是获得违约金的杨笠及幕后团队获益了?
本来还不讨厌JD的,但是这一次真实的CEO搞阴阳就太离谱了。
所以,不买JD、抵制JD的都是心智不成熟的用户了?
看看是谁给你第三季度的漂亮流水?是国家政策,以旧换新补贴2000元只可以在你这里用,如果TB和PPD都能用以旧换新政策,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底气说用户心智不成熟。
所以,经历了阳历xJD这一波去男粉,宠女粉后,这批新的用户心智都成熟了?
舔狗(经济)
舔狗这个词,不是对男性品质定性的一个词,而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名词。
因为舔狗往往代表着男性通过高消费来获得女性欢心的男性。
但是,舔狗经济这个词热了没多久,就又多了一个新词,叫男性觉醒。
就是男性不再做舔狗,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讨好自己。
当然还有亲洋嘴、男性躺平不追女生等更多的说法。
不论是男性觉醒,还是舔狗经济,都是否代表着男女有着不可调和,而又直接相关的共同关益矛盾吗?
其实,都没有,不管强调舔狗,还是觉醒,后面都会跟着消费这个词。
当舔狗,你要花钱才当得成。
你要觉醒,也要花钱才能觉醒。
男性不花钱了,舔狗当不成,觉醒也失败了。
哪怕亲洋嘴你也要花钱认识洋人,躺平你也要买鹤岗房、住房车。
上面的普信男只是贴了一个标签,但是这里的舔狗和男性觉醒,就是创造需求。
创造需求玩得最6的,就是当年苹果的乔帮主发布iPad那一刻。
iPad买了回来,很多人最大的作用就是追剧、盖泡面,大多数人都是放着吃灰了。
现在回看,钻石、名表、名包、渔具更多都是被创造出来的需求。
钻石代表永恒、名表代表身份、名包代表阶级、渔具表自由。
而事实是,你是拥有了这些东西后就会拥有永恒的爱、尊贵的身份、高尚的阶级、生活的自由?
还是你先拥有了永恒的爱、尊贵的身份、高尚的阶级、生活的自由才会买钻石、名表、名包、渔具?
同样在创造需求的,还有“仪式感”“说走就走的旅行”“七夕情人节”“三七女神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情绪价值
终于说到男女矛盾的关键点了,就是相互的价值。
其中最近讨论得比较多的就是情绪价值、节日礼物、彩礼…等的问题了。
男女之间的主要矛盾,但是如果去掉男还是女这个标签,只留下矛盾两个字,你会发现这个矛盾套在任何人群身上都是成立的,不一定只在男女间发生。
你的孩子是不是会向你要情绪价值?你有没有向你孩子要过情绪价值?当然有,你打骂孩子就是向孩子要情绪价值。
过年过节,你会不会去讨红包?
长辈大寿、见客户你会不会送贵重的礼物?
你看,只要不是男女之间,提供情绪价值,送礼,就不会产生对立和矛盾。粤语中有一个老话:“宁教人打仔,莫教人分妻”。就是挑拨男女/夫妻之间感情,是最不道德的事情。
为什么只有男女之间就揪着情绪价值、奢侈礼物、高价彩礼…这些利益问题不放呢?
这跟送礼要送老白金,儿童要用读书郎、小天才,请客要喝天之蓝,长辈爱穿足力健…这些广告词是不是一样?只是这些广告词不会挑起两群人之间的矛盾。
很少人会通过激化矛盾的方式来描述你跟长辈、小孩、客户、领导的关系。因为激化了这些矛盾,就没有人消费了。但是激化了男女之间的矛盾,男女一样会为了自己而“冲动”消费。
彩礼就不用多说了,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就说过,高彩礼是因为一些低收入家庭把结婚彩礼作为来解决生存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是对三农问题不重视,导致跟歪风陋习被利用成为敛财方式。不管是什么理由,什么结婚后老人没人赡养,弟弟妹妹还要读书,家里要建房子,弟弟要结婚也要彩礼…所有这些理由都是不能逃脱买卖婚姻的实质。被把买卖婚姻套上任何高大尚的理由,有买卖就应该有客主关系,现在收礼金的反而成大爷的算是什么道理?
如果大家通过工作劳动都能获得稳定的生存生活需求,高彩礼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那情绪价值不会是生存资源吧?
我只想有个人爱我、疼我、懂我、宠我。这样的想法就不对了?
事实是,索取情绪价值,当然就是为了解决生存的问题。特别是女性,哭闹完,情绪就会稳定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女性的体内激素分泌波动是男性4倍的原因。
有的人天生就情绪波动极大,或者是儿时得到的关爱较少,自身有大量的情绪问题需要有人去开解,需要去定时去消耗负能量的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医生能赚这个钱。
情绪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的一种浅层次的表现,为什么心理医生可以收钱,你的另一半就要需要无条件帮你解决?
不管是男性借酒发疯,女性解题发挥,都是需要索取情绪价值的时候。
如果你的另一半为你提供了情绪价值,你是不是应该提供别的价值做回报?
男性爱喝酒、爱打球、爱钓鱼、爱沉默、吹牛逼,是男性消耗负面情绪的方式。
女性发脾气、养宠物、爱看剧、爱聊天、爱购物,是女性消耗负面情绪的方式。
而且事实是,女性需要4倍于男性剂量的安抚才能消耗掉这些负面情绪。所以看起来,女性需要更多的情绪价值。但是不代表男性就不需要情绪价值了。
但是发泄情绪,需要获得情绪价值,也需要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不是用来考验对方爱不爱自己来作为借口。
你对父母发泄情绪,父母会原谅你,但是你的另一半就可能不会选择原谅了。
自身不加以控制,就很容易成为家庭矛盾、情侣矛盾的导火索。
最后演变成,你说我冷暴力,我说你乱发脾气。
矛盾这么多,利益还不归我,哪我在爱什么?
(1)男女之间从来没有真正的矛盾。分配不公、资本争权、社会管理成本转嫁给中低层才是真正矛盾。
(2)女性吵赢了,消灭了男性,也不会是胜利者。最终女性内部会引发一轮又一轮的斗争。但是资本肯定最后胜利者。
(3)男性在社会上有着更多的发挥空间,是因为男性擅长理性思维,社会也更崇尚理性的运作方式。
(4)但是在家庭、家族的层面,女性的话语权普遍大于男性,因为家庭、家族更推崇感情的运作方式。
(5)你应该爱上的不是情感丰富的她、不是理性冷静的他。而是感情和理性的平衡,只强调感情,或只强调理性都不可能成就爱情。跟情绪激动的人先安抚情绪,跟冷漠冷淡的人先分析道理,最后回归到情理中来,情占一半,理占一半才能比较好的解决问题。
男性更爱绿茶?女性更爱渣男?
这就好比懂得做贪官才能当得了好官,会做奸商才干得好企业一样。
渣男只是目的不良,但是表面上做的一套确实是女生最喜的欢甜言蜜语。
绿茶也是动机不良,但是男性就是吃绿茶表面的装作可怜无辜的样子。
为什么渣男能成为渣男,普通男性就不行呢?因为渣男是有明确的收益目标的,所以会很卖力。反之绿茶也一样。
渣男和绿茶都把自己的表面功夫当成生存技能,普通人用自己的爱好去挑战人家吃饭的家伙,自然就显得不够好。
如果你要求自己的另一半跟渣男一样能共情,跟绿茶一样能作,你大概率就是收获一个真正的渣男和一个真正的绿茶。因为普通男女不太可能具备渣男和绿茶这样的表面素质,所以他们才被认为很普通。
就好像你要求孩子要考全年级前10,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能力,他就只能作弊、欺骗、透支自己、甚至走上绝路。不懂宽容自己另一半的人,大概率也不会宽容自己的孩子。
恋爱和学习一样,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优先考虑过程是愉快的。而不是目标是幸福的,过程却是痛苦的。
因为幸福不是必然的,谁知道寒窗10年,是不是必定功成名就。过程幸福,起码有保底,不会一输全输。
男性往往被认为,比女性更加不懂爱情。这是因为他们更加“孤独”,更加习惯独自面对问题。这是男性更容易成为家庭顶梁柱的原因,也是女性希望男性在家庭中发挥顶梁柱的作用。而女性,会把自己的感情问题跟闺蜜姊妹分享,有更多的人会帮她出谋划策划。还记得上面说感情恋爱更像一门学问学科,有更多人的经验交流,自然就会做得更好。客观表现就是,恋爱上女性更像姐姐、母亲的角色。女性也就更愿意选择更年长的男性,因为这样看起没有这么幼稚。
女性慕强,男性喜嫩,这是基因决定的。
凡事基因决定的东西,都是天生的天性,不少时候,这些天生的感觉,会跟恋爱有强烈不包容。
女性慕强不分男女,所以女性更爱追星,相亲市场上女方要求也会相对高不少。
男性喜欢年轻女性也是,爸爸更疼女儿,喜欢看抖音小姐姐跳舞都是这样原因。山西6岁女童被7名同学霸凌事件,父亲选择不追究,也不接受赔偿,而是离婚净身出户,天天练拳练武。很多人猜测都是为了“复仇”做的准备。如果是换成男孩受到霸凌,可能就变成每天锻炼男孩打回去了。
不论男女,都应该要控制自己不要做过分的事情,也要体谅和帮助另一半帮助解决这些烦恼。
平衡需要随时随地的斗争来维系?
正如熵增一样,宇宙的秩序只会越来越混乱,最终成为无序、成为混沌。
而人类是唯一已知可以通过自主能动性来改造世界、管理社会、调整与他人关系、加强自身的创造者。
因为有这样的能力,人类才能发展出爱情,这种需要消耗大量精力来维系其熵平衡的感情状态。
就好像不修剪就会疯长的草坪,不浇灌就会枯萎的花丛。
所以,爱情从来不是强调甜蜜,而是如同耕种一样辛勤劳动后的收获。收获有多有少,有好有差,过分在乎收获的多少好坏,自然感受不到爱情。
(1)恋爱,就是你有30%的空闲精力,你愿意付出20%的精力来维系。恋爱的阶段往往不敢要求更多,或者会短时间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付出更多。
(2)矛盾,就是对方已经不满足你那20%的付出了。当有其中一方不满意了,就可能会通过斗争的方式来争取利益。感觉吃亏的一方,经常性只看见眼前利益。从而忘记、忽略对方已经做过、付出过的东西。看到的未来也是灰暗的,把这一刻和未来划等号,用这一刻来否定以往的种种收益。
在感情和家庭中付出的不仅仅是你消耗了精力。还有时间、金钱、脑细胞、信用、面子、家族荣誉…这些东西的总和。
在感情和家庭斗争获取的往往不会是真正的利益,而是长期的损失。
想有一个男女相方普遍的认识,本渣还是更推荐这本书:《女人来自金星 男人来自火星》
老子说:“顺其自然”。
庄子说:“活在当下”。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除了斗争,我们还有很多先贤智慧可以把矛盾解决,为什么网络上有人在鼓吹对立和矛盾呢?
难道一个脱口秀演员、一个舞蹈家、一个作词家、一个网络斗士都比这些大家大儒优秀?
新时代是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管理方式、新的思想来解放人们的生活、生产能力,但是这些“新”应该符合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不是顶多一半人的利益。甚至这些女拳、男拳的拥趸都不知道能代表多少人?
男女不对等优势对抗
女性更擅长情感的思考和表达,她们思考情感问题花费的时间本身就更多,再记上感情问题天生就优秀,还花更多时间去思考,看更多感情类的书、电视剧、电影。跟朋友闺蜜谈论、讨论更多感情的问题。这让女性的情感、感情、情绪的认识就更加丰富。
但恰恰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知道,不代表会用得好,控制得好,所以易生气。就好像4年级的姐姐,永远教不会1年级的弟弟,就只能生气和哭了。
而男性恰恰不擅长情感问题,后天也不会有兴趣的研究、学习、讨论。这就成了绝对的弱点。
这就好像我们经常说的,我们用自己的缺点去挑战别人的长处。这是百分百会输的。
就如你用30分的中学数学成绩去挑战数学硕士,你连别人的数学问题也听不懂,自然也听不懂女性在说什么。
同样道理,女性也不会明白男性在讲道理、讲逻辑、讲原则的时候,究竟是在说什么。因为大多数女性都不太喜欢研究逻辑问题。
记得有一个教育家说过:你喜欢什么,是因为你擅长什么。
你做得比别人好,你不知不觉就会用这种优势去胜过别人。
你变得过分依赖你的能力、天赋去解决问题。因为这种能力和天赋帮你成功过,你觉得你掌握了成功的法则,直到你碰到无法逾越的问题。
譬如西方政客演讲很厉害,每次都想用口水解决问题。孩子认为哭了就能解决问题,结果哭更多了。科学家逻辑、实验、思考能力很强,每次都想到要用规则、道理解决问题。古惑仔用拳头争取过很多利益,直到他有一天打不赢了,才明白拳头不代表一切。
男女之间的沟通和关系也一样,只会死抓自己的“优势”,总会有一天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制造阶级对立才是强调男女对立的目的
从女权男权之争发展到LGBT运动,在金星的彩虹旗事件中就看得清清楚楚。
在英美获得大量头衔的变性人金星,获得了大量的NGO资金支助。
在表演中夹带私货,展示彩虹旗,意图在国内搞LGBT运动。对上一次被LGBT敲诈的游戏科学,因为和神话悟空这款游戏勒索700W美刀“咨询费”的行为,合谋的美国公司IGN和SBI都已经被网友冲烂。
最终因为阴谋被挫败了,金星现在说话都开始杜撰了。
看看国际声誉比肩章子怡、杨紫琼的杨笠。有众多西方媒体站台,是下一个金星也很有可能。
西方用LGBT制造民众中的“阶级矛盾”运动,为西方带来了多少生存力的提高?还是为西方民众带来了什么福利?
让男性可以随便进女厕?
还是怪蜀黍的恋童癖合法化?
还是让一个只是声称自己是心理女性的男人去参加女子奥运项目去揍女人?
还是想要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就能被老师带去做变形手术?
懂王明年就上台了,看看是否要对LGBT开枪?明年新的舆论战是否又有新的洗脑方式?估计还是东大威胁论,抢碗饭,别吃肉这样的伎俩。
觉得iPhone最好用时候是没有拥有iPhone的时候
很多事物,在拥有之前,需要凭想象去形成认知。爱人也是一样,想象往往就往好的方面去想。
就好像用不起iPhone之前,觉得那是最适合自己的手机,自己值得最好的手机。勉强分期贷款用上了,就可能想弃坑了。昂贵的配件、维修费是用之前不知道的,要获得什么,也要付出些什么。就好像很多“李行亮”们一样,爱情在两人之间的关系一旦定型了,很难再获得更多了,但承受的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当初选择的是1999的红米顶配,而不是5999的iPhone的丐版是不是就会更好呢?
正如你买了iPhone一样,如果忍受不了某些点,可能就会讨厌不喜欢,而男女在意的缺点,绝大多数正正是对方最讨厌的而已。就跟多数打工牛马都不喜欢公司、老板、上司一样,因为大家的需求不一致。
如果忍不了这三点,大概率双方的感情不会好。
男方要忍受女方:安全感 = 要哄 + 要钱 + 爱哭闹 = 这些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产生的,跟孩子一样。所以会存在一个矛盾,你有时间,她会觉得你穷;你有钱了,她会觉得你没有时间;最终表现都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当然这也是女性需要男性的唯一需求,就只有安全感。这是数百万年原始人类社会进化的结果,这已经刻字基因里面的强烈需要的安全感。能给自己安全感的女性,大概率也不需要男朋友、丈夫之类。所以,绝大部分男性只能选择缺乏安全感的女性,如无法忍受这三点,几乎是不可能有长期的感情。
女方要忍受男方:要面子 = 冷漠 + 封闭 + 很自我 = 这些都是因为爱面子产生的,男性会觉得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是成熟的表现,女性会觉得这样的男人很孩子气,所以大多数女性都觉得她的对象很幼稚、不会表达、甚至觉得这是冷暴力。当然,男性只要没有做任何满足女性安全感的事情,都会被认为是一种暴力,没有去她想去的餐厅是暴力,做家务太随意是暴力,说话直接是暴力,不说话了是暴力,说话很甜是有出轨潜力了,说话随便了也是已经出轨了。所以不用介意女性用任何恶毒的词语来形容男性,因为女性更容易成被情绪绑架,自然就更容易竭斯底里。
如果你确实找不到女朋友、娶不到媳妇。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点给你的母亲、姐妹,任何一笔给亲人的投入都比其他女性合理。
喜欢被哄 = 容易被哄骗 = 在社会上更难分辨风险 = 任社会要职就更少 = 但是更需要情感解决问题的工作更有优势
爱面子 = 身边更多阿谀奉承的人 = 高情商说能聚人办事获得资源 = 任社会要职就更多 = 但是更容易产生腐败